|
鋼的熱處理3-正火 將鋼件加熱到Ac?(或Accm)以上30~50℃,保溫適當的時間后,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正火。 正火的目的與退火相似,如細化晶粒,均勻組織,調整硬度等。與退火相比,正火冷卻速度較快,因此,正火組織的晶粒比較細小,強度、硬度比退火后要略高一些。 正火的主要應用范圍有: ①消除過共析鋼的碳化物網,為球化退火做好組織準備; ②作為低、中碳鋼和低合金結構鋼消除應力、細化組織和淬火前的預備熱處理; ③用于某些碳鋼、低合金鋼工件在淬火返修時消除內應力和細化組織,以防止重新淬火時產生變形和裂紋; ④對于力學性能要求不太高的普通結構零件,正火也可代替調質處理作為最終熱處理使用。 退火和正火的選擇:退火與正火都屬于鋼的預備熱處理,它們的工藝及其作用有著許多相似之處。因此,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有時兩者可以相互替代,選用時主要從如下三個方面考慮。 ①從切削加工性考慮 一般情況下,鋼的硬度在170~230HBS范圍內時,切削加工性能較好。各種退火和正火后的硬度范圍,對于碳的質量分數wc 小于0.50%的結構鋼選用正火為宜;對于碳的質量分數wc 大于0.50%的結構鋼選用完全退火為宜;而對于高碳工具鋼則應選用球化退火作為預備熱處理。 ②從零件的結構形狀考慮 對于形狀復雜的零件或尺寸較大的大型鋼件,若采用正火因冷卻速度太快,可能產生較大內應力,導致變形和裂紋,宜采用退火。 ③從經濟性能考慮 因正火比退火的生產周期短,成本低,操作簡單,在可能條件下應盡量采用正火,以降低生產成本。
文章分類:
金屬知識
|